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苏省扬州市共有7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赵波是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研究总院首席设计师,也是邗江区劳模工匠服务队队长。在农牧装备领域,他坚持科学技术创新,经过长达3年的若干次试验和改进,研制出SWFL130F立式超微粉碎机,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这一技术成果已为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带来收益。
赵波还带领研发一线团队,根据国内外牛羊养殖的先进工艺方法,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国内牛羊养殖的饲料加工机械,使国产牧草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了进口牧草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奶牛、肉牛、肉羊的饲养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赵波不仅在全国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还获得了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发明专利申请,同时荣获“中国粮油学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称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焦建一是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域项目班组长,高级工程师。2021年初,中核华兴主动承接了西藏革命建设改革纪念馆项目建设任务,焦建一主动请缨奔赴西藏参与项目建设。在处理完南京宁句轨道交通项目的相关工作后,来不及喘息便奔赴西藏雪域高原,连续数年扎根在平均海拔3700米的高原地区,在雪域高原唱响了扬州劳动者的奉献之歌。
在保障西藏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同时,焦建一还主动肩负起驻苏央企、核工业企业产业的重要使命,积极协调中核集团加大在藏投资,、日喀则、那曲等地区近10个项目先后落地,业务涵盖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与运营、核技术应用、工程建设、铀矿资源普查、重点项目技术上的支持等领域。
何其金是江苏新霖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位朴实的农民企业家。他白手起家,靠着几台缝纫机,“踩”出了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路;抢抓新能源风口,“跑”出了光伏产业“加速度”。
1981年,何其金迫于生计进入服装厂,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他苦练技术,学习营销,从学徒工一路走上了生产厂长的岗位。2005年,他与世界名牌企业合作组建了服装公司,150天后公司落成投产,当年就实现销售3.5亿元,完成税收1000多万元,一举成为高邮工业纳税十强企业。2019年,他又投入3亿元,对公司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设备网络化、数据可视化、流程智能化,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2016年,何其金被授予省级和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2024年,企业逐步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平,着力强链补链,锻造产业集群,集聚规模优势。企业成功跻身江苏省非公有制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行列。
莫元花是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首席技术官,她用刺绣“一针一线”绣出了精彩人生。
1982年出生、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莫元花,却当起了绣娘,创办了扬州国凤刺绣研究所、宝应县莫元花刺绣艺术工作室。在她的培养带动下,全县近4000名妇女加入绣娘队伍,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宝应县鲁垛镇有了乱针刺绣产业园,刺绣产业逐步扩大。莫氏“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引领的刺绣手工业慢慢的变成了鲁垛镇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在高邮市龙虬镇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高邮大虾看龙虬,龙虬养虾找“大喜”。戴大喜是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一辈子只为“一只虾”,致力将高邮大虾产业做强做大,让更多的农民致富。
20多年来,合作社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带动本镇及周边乡镇2000多农户从事罗氏沼虾养殖,注册的“沼源”牌罗氏沼虾畅销市场,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基地养殖面积也由300亩发展到了5460亩,户均纯收入达到了9万元以上,同时还带领140多名低收入农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为帮助虾农养虾,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他还率先在全市建设特种水产科技服务超市,组建技术团队服务广大养殖户,解决技术到田头“最后一公里”,培训养殖户达4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200份,接受咨询次数上万次,并与国内4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杨静是汶河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扬州市汶河小学党总支书记,在35年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1990年,杨静从师范毕业走上教育岗位。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先后主持或参与10余项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她还搭建集团“名师工作室”,以项目化、特色化、系统化对发展中教师进行“升格”培养,对成熟型教师进行“风格”培养,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正谊书院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新时代‘正谊明道’好教师团队”获评市级重点培育团队。
孔德年今年48岁,在警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公安工作后,他一直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研发了十多种软件,成为全国基层刑侦信息化应用排头兵。
近年来,孔德年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头,在运用数据打击犯罪的同时,带领大家运用大数据不断的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面对老人走失、青少年离家出走、物品丢失等求助警情,他在第一时间开展工作,以最快速度、尽最大努力,去分析研判查找,给群众一个交代、一个安慰。据统计,5年来,他共挽救群众生命13人(次),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和离家出走人员110多名,找回失物价值25万多元,成为受百姓欢迎的“最暖刑警”。(工会轩)